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潘之辰及李菂为首的FAST团队共同完成了这一主要天文学观测成果论文,近日在美国《天体物理学快报》发表,并被美国天文学会评为研究亮点,有望进一步丰富球状星团脉冲星样本,推进致密天体演化研究。
2017年10月,通过FAST观测在M92球状星团中发现一颗毫秒脉冲双星,命名为M92A并且一直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观测表明,M92A脉冲双星处于一个典型的所谓红背蜘蛛系统中,其自转周期为3.16毫秒,轨道非常接近圆形,轨道周期约0.2天,轨道半径大约12万千米,伴星质量大约是0.18倍太阳质量,处于主序星向巨星演化阶段。
同时,观测数据中还看到M92A长达轨道周期40%的掩食,并且偶尔在掩食开始前或者结束后的约1000秒时间内还会发生第二次掩食。
较短的轨道周期和轨道半径及掩食特征表明,M92A伴星物质正在被脉冲星吸积。
这种伴星被吃掉的现象也是其俗称红背蜘蛛的由来。
科研团队表示,通过观测脉冲星能深入研究球状星团M92演化。
M92A脉冲星双宇宙岛统仍有大量课题有待探索,包括物质吸积速率是多少?这样的吸积是什么时候开始?还能持续多长时间?相信随着基于FAST的观测和巡天的深入展开,很可能发现更多如红背蜘蛛系统这样的特殊脉冲星和脉冲双星。
被誉为宇宙灯塔的脉冲星是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也是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天文学家迄今已在30个球状星团中发现157颗脉冲星。
脉冲双宇宙岛统有多种类型,以红背蜘蛛、黑寡妇蜘蛛命名的两种特殊的脉冲双宇宙岛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伴星物质正在被脉冲星吸积,就像这两种蜘蛛都倾向于把自己的伴侣吃掉一样。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