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关注呗:古今烽火台,探秘历史故事和文化。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陵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下令将别国史书、儒家经典、诸子书一概送到官府焚毁,公元前212年,又坑杀了发表不满言论的方士和儒生460余人,这其实是两个事件,被后世史书合并在一起称为焚书坑儒。
这在历史上算个大事件,后世贬褒不一。
支持者认为,秦始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持反对态度的人大多是历史学家,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史书等古代文化典籍随着一把大火随风逝去,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历史就是历史,是发生过的事,不可更改,但不妨我们放开思维去想象,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那历史会怎么样?
1、七国演义 西周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实际上国家已经是分裂状态了,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整整持续了550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从统治阶级的贵族到普通人民已经对诸侯分裂的情况习以为常,不同国家的各种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深蒂固,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存在隔阂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千古名言流传至今,可见人们已经忘了那个统一的大周朝的荣耀了。
如果战国另外六雄的史书继续流传,思想文化多元化,历史记载多元化,秦朝虽然疆域上完成一统,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
那么在秦朝分崩离析之际,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跟随刘邦、项羽一统全国,而是光复旧国,恢复旧制,仍有七国之间互相攻伐,上演一场七国演义也未尝不可能。
2、百家乱鸣如果诸子百家的典籍没有被一把大火焚毁,没有文化断层,那么流传到汉朝的就不止阴阳、儒、墨、名、法、道这六家思想,还包含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每派思想传承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在朝堂有代言人,就会拼命扩大自己流派的影响力,形成各个流派的思想利益集团。
今天你儒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天我法家就提议罢黜百家、独尊法术等等,那么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就是诸子百家的争霸史、互喷史。
古代小孩的启蒙学习,肯定是痛苦不堪的,比现代的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还多,诸子百家的著作全得学,还得精通。
不学不行啊,如果你只会儒家典籍,而当朝者却提倡法家思想,考试就用法家典籍,那让你这个儒家学生情何以堪。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留言评论。
探秘历史故事和文化,喜欢就关注、点赞、分享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