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解 > 10大人类未解之谜 >

能力要高到天上 姿态要低到地底

时间:2024-11-22 21:10 来源:网络 作者: 小未阅读
【未探网探索分享】

前些日子,进化岛社群里一位同学向我提问:

润总,我总是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竞争对手的看法,外界的评价,内耗严重,对此感到非常苦恼,该怎么办?

我说,这其实是一个自我评价体系的问题,和你分享三个关键词吧。

第一个关键词:自污。

2006年,我写《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被疯狂传播。

很多人说你瞎编,你无知,你别有用心。

故事写得不错,但缺乏常识,太假了。

在舆论的漩涡中心,所有方向都是误解。

怎么办?

这时,其实很考验你的自我评价体系。

如果你靠别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会非常痛苦。

你总想解释。

一两个人还能解释,几十、上百万人误解你,骂你,你怎么解释?

这时,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误解。

他们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向下兼容,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

嗯,你说的都对。

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只和我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相关。

这是一种很难的修炼。

但是如果炼成,你会真正地看淡。

除了用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还要要学会把自己踩在地板上磨擦。

知道为什么我在朋友圈、微博上,从来不维护自己所谓高大上的形象吗?

为什么?

因为君子自污。

什么叫君子自污?

就是你浑身雪白地出门,就会有人忍不住冷不丁地往你身上泼脏水。

满满的恶意。

人们不相信洁白无暇,或者不能忍受有人洁白无瑕。

事实上也没有。

那怎么办?

出门前,自己往自己身上泼一些脏水。

这样别人看到你,就会哈哈大笑,但是恶意全消。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意义?

他污、自污,不都是污了吗?

污不重要。

因为这世上没有绝对洁净的东西。

重要的是,你用他污邀请恶意,还是用自污邀请善意。

学会了自污就够了吗?还不够。

你还要明白思维视角的重要性。

2

思维视角

第二个关键词,是思维视角。

什么叫思维视角?

你拿着一杯星巴克走在路上。

一个人对面走来看到了,突然眼神中露出鄙夷。

你大概知道他的意思:

唉,现在的人真虚荣,拿着一杯星巴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喝星巴克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喝星巴克。

你继续往前走,遇到约好的企业家朋友。

他看到你拿星巴克,很惊讶,但他没说。

你大概知道他的意思:唉,你还真是节约,居然还在喝星巴克。

早就可以喝精品咖啡了,还在喝这种大众咖啡。

真不讲究。

所以,影响力不带来品位。

同一件事实,两个观点,为什么?

这就是思维视角的问题。

对第一个人来说,他仰视星巴克,所以他觉得普通的人,喝星巴克是装。

对第二个人来说,他俯视星巴克,所以他觉得有一些影响力的人,还喝星巴克是不讲究。

而事实呢?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事实。

或者你不愿意相信事实,是我喜欢喝。

而喜欢这两个字,在第一个人的耳中,就等于装。

在第二个人的耳中,就等于不讲究。

我再举一个例子。

周日清晨,地铁上。

乘客们安静地坐着。

这时上来了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男子。

孩子们一上来就四处奔跑,撒野作怪,而这个男子坐下来,就像没看见一样。

大家非常不满。

你也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

先生,可否请你管管你的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暂停一下。

问问自己:你忍无可忍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是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吗?

那人抬起眼来看你,仿佛如梦初醒般地轻声说:

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

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

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这不是故事,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亲身经历。

《七个习惯》卖了近3000万册,史蒂芬也被评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25个人之一。

史蒂芬说,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瞬间怒气全消,非常自责,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啊,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讲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你,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当遇见不愉快的人和事,普通人可能会选择抱怨和不理解,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和眼光。

那顶级优秀的人呢?

他们不会随意评判别人,他们不需要别人照顾情绪,更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

他们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我怎么认为不重要。

你开心就好。

你是对的。

顶级优秀的人会选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

每个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经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

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效果会截然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

换种思维视角看世界,也许你会豁然开朗。

3

姿态要低到地底

第三个关键词,是姿态。

我曾经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分享过一个观点:

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态要低到地底。

我们是怎么待人接物的?

能力上要把自己做成甲方,而态度上要让自己成为乙方。

什么意思?

我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的双方。

拥有稀缺能力的一方,就是强势的一方。

我们做培训、咨询、商务等等,虽然我们都是乙方,但是我要求所有的小伙伴,在能力上必须把自己做成甲方。

就是你的能力必须非常强,你的交付必须远超对方的预期。

但是在态度上,千万不要真的把自己当甲方。

能力要高到天上,但是姿态要低到地底。

什么叫姿态要低到地底?

比如,当我们有一件事,因为战略选择的原因,因为价值观的原因,无法跟对方合作时,千万不要高高在上地说:对不起,我们不干这事儿。

而要说:真的特别抱歉,目前我们的资源还不够干这件事儿,以后如果我们有能力做,我们会第一时间找您合作。

这是姿态。

姿态一定要放得足够低。

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要尽一切努力让对方感受到,你在他身上花费了全部的注意力,让他能够感受到热情和真诚,以及你足够的谦卑。

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觉得你很傲慢。

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态要低到地底。

这是我们待人接物的价值观。

姿态低到地底,看上去是把自己踩在地板上磨擦。

凭什么,有必要吗?有必要。

因为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态要低到地底,

这样,你才可以看淡外界的评价,

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瞬间看淡所有误解。

最后的话

一个山沟里生活的孩子,问村里的大人,山的那边是什么?

大人们告诉他:

山的那边还是山。

孩子不相信,爬过了一座山,是山, 爬过了第二座山,果然还是山, 但就在他爬过第三座山后, 孩子看到了大海。

原来,村里的人从没试图爬过第三座山。

对于一只从小生活在苹果里的虫子来说,世界是由苹果构成的,苹果之外的都是盲区。

但是,苹果就是真实世界的大小吗?

你非常清楚,并不是。

真实世界,远比一个苹果大的多,也复杂的多。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所认识的只是我们认识中的世界而已。

如果你把外界的声音当做你的真实世界,确信外界的评价对你的绝对影响,一举一动都被外界的牵制。

那么,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对方的任何否定,永远无法完整地看到事物的整体。

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

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态要低到地底。

用自污对待自己,用微笑对待别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