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
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一号坑遗址
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杨志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偶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后来上报给国家,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才重见天日。
一号坑内
名誉院长杨志发
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应邀访华,在西安参观兵马俑时,克林顿表示想见见兵马俑的发现者。
工作人员告诉克林顿,发现者杨志发只是一个当地农民,没啥可见的。
但克林顿不听,非得见见杨志发。
此前因为发现兵马俑,导致村子搬迁,千人唾骂,克林顿见了杨志发并让他给自己签名,由此杨志发的命运开始改变,后被任命为兵马俑的名誉院长。
冰冷的陶俑
奴隶制下的人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候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来代替人殉。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又据博物馆讲解老师解释:秦始皇为了纪念战场上死去的战士,百姓们为了纪念死去的家人,所以诞生了兵马俑。
三号坑
仔细观察陶俑的面部表情,是千人千面,千姿百态,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每个陶俑的表情,胡须,甚至发丝都各有特点,有传说当时工匠制造兵马俑时,哪个部位做不好,就砍掉自己的哪个部位,可能时严苛的制度催生了精美的艺术品。
博物馆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
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组成。
直至现在还有未发掘完成的区域,称之为探方,考古专家在探方内修复已挖掘出土的陶俑碎片。
一号坑
二号坑布局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骑兵、战车、步兵和弩兵,在二号坑内首次发现了跪射俑、将军俑、鞍马俑。
其中出土之后未经修复的最完整的跪射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在博物院内部珍藏,不对外开放。
二号坑
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
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
三号坑是唯一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馆内采用英国冷光灯,没有热量,能更好的保护其中文物。
三号坑
参观四号坑有句经典名言去了后悔,不去更后悔,因为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只有地基。
四号坑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