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解 > 世界高层隐瞒什么秘密 >

“传国玉玺”失踪谜团:传承1500年后最后消失

时间:2024-02-02 04:44 来源:网络 作者: 小未
【未探网探索分享】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

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到了秦始皇嬴政时,秦始皇嬴政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帝王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

又独以玉,当作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秦国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当作“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秦始皇嬴政死后,历代皇帝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

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如有帝王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帝王”,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这更加促使后世帝王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

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奇地失踪了。

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

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

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

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

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称称为和氏璧。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恩赐给他。

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有人怀疑是他的门人张仪偷走,拘留张仪审讯。

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后来到了秦朝,后被拜为秦相。

战国时,赵惠文王从太监缨贤处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打算强取,后来蔺相如据理力争,将和氏璧“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一统天下,称始帝王。

命秦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过洞庭湖口,这时风浪骤起,龙舟将倾,于是始皇将玺抛入湖中,祈神镇浪,传国玺就此首次失踪。

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从此,传国玉玺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苦。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汉高祖刘邦率军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投降,奉上始皇玺。

秦亡后汉高祖刘邦即天子位,传国玺得归刘汉。

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称为“汉传国玺”,也称“汉传国宝”。

西汉末年公元8年,王莽专权,当时帝王孺子年仅2岁,传国玺置于长乐宫,由元皇帝皇后代为掌管。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将传国玺摔在殿廷,玉玺被摔碎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

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杀,玺被校尉公宾所得,献给绿林军将领李松。

又由李松派人送给更始帝刘云。

刘云为赤眉军所掳后,传国玺落入赤眉军拥立为帝的刘盆子手中。

后来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

外戚何进谋诛宦官不成,反为宦官所害。

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

« 1

以上就是关于“传国玉玺”失踪谜团:传承1500年后最后消失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