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兽,是奇大无比的两种生物。
鲲是一种大鱼,生活在北方的大海里,可化为鹏鸟。
鹏是一种大鸟,双翼如同遮天蔽日的云雾,由鲲鱼变化而后迁往南方。
古书对鲲和鹏的正面记载,毫无疑问始于《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庄子·逍遥游》发扬了列子仙话,增加了鲲化为鹏的说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中文名:
鯤鵬
外文名:
Kun Peng
别称:
鹏鲲、上古神兽
出处:
《庄子·逍遥游》
国籍:
中国
族种:
神兽
种类:
大鱼和大鸟
历史起源: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庄子·逍遥游》继承并发扬了列子仙话,增加了鲲化为鹏的说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卵鸟之说
有人认为鲲鹏之变实则海中巨卵孵化成鸟翱翔天际。
《礼记正义》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曰:卵读为鲲。
鲲,鱼子也。
鲲鹏鲸鱼
有人认为《庄子》的鲲即是鲸鱼。
《五杂俎》:鲲鹏数千里,或庄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鲸鲵,大者长千里。
则似实有之矣。
《神异经》谓:东海之大鱼,行者一日逢鱼头。
七日逢鱼尾。
余家海滨,常见异鱼。
一日,有巨鱼如山,长数百尺,乘潮入港,潮落不能自返,拨刺沙际。
居民以巨木拄其口,割其肉,至百余石。
鲲鹏与金翅鸟之辩
金翅鸟为佛教之迦楼罗(神化的蛇鹰) 又名金翅大鹏鸟,是食龙(此龙指的是印度娜迦Naga,一种蟒蛇)。
而佛教《大藏经》[5] 又将鲲鹏之大与迦楼罗之大相较,因此世人多将金翅大鹏鸟与鲲鹏之鹏划上等号。
但金翅大鹏鸟没有鲲鹏变化之能,鲲鹏也不像金翅大鹏人面鸟身,而且据道经记载,鲲鹏所食者,九天清气也,故万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外貌形态:
夫鲲之为鱼也。
潜碧海,泳沧流,沈鳃於勃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鲋,自以为可得而齐焉。
鹏之为鸟也,刷毛羽,恣饮啄,戢翼於天地之间,宛颈乎江海之畔,而双凫乘雁,自以为可得而亵焉。
及其化羽垂天,抟风九万,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传说典故: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开篇首句之重,记录了这个华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明代德清《庄子内篇注》云:‘北冥’即北海,以旷远非世人所见之地,以喻玄冥大道。
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成也。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五运历年纪》: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鲲鹏超脱于九天之外。
白话译作:北方的大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
它变作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 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展开翅膀,鼓足气力,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遮盖天空的云朵。
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极。
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渊池。
史书记载: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内篇三:鲲鹏之寿十亿,虽千年其犹稚也。
唐朝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鲲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宋代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鲲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代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鲲鹏想。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鲲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汉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关于鲲鹏的传说:
自古都认为是神话,但是在佛教中确有记载,此鸟名为大鹏金翅鸟,梵语叫做迦楼罗,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也是佛的护法。
此鸟翅羽金色严丽,众彩庄校,为飞禽中最大者,两翅张开有三百六十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之大,颈中有如意宝珠,以龙为食。
据说此鸟居住在须弥山大海北岸,有一种树名俱吒奢摩离,树高一百由旬,树荫能遮五十由旬,金翅鸟住于树之四面。
宣化上人曾就此开示说,金翅鸟命终,骨肉尽消散,唯有心不化,圆明光灿烂。
龙王取为珠,能破千年暗。
转轮得如意,能救一切难。
如合在人中,日用而不见。
以我们人类,或是凡夫的眼光、思维来看,这似乎真是神乎其神,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鸟,说神话一点不为过。
但若以佛经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真是不可思议。
在佛教中,世界的范围远远大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地球范围。
世:是指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空间的划分,东西南北上下,十方。
这和宇宙一词有雷同之处,古人认为上下左右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
佛教以须弥山为中心,把世界分为四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做南赡部洲,又称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法身即毗卢遮那佛)的佛刹。
日月围绕着须弥山运转,日月照临的范围,即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名为一小世界(包括地狱、天等领域),一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
1000个小世界集成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集成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集成一个大千世界。
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这么大的世界,人类知之甚少,故南冥北冥以及鲲鹏等都有可能是神话,也可能不是神话。
若我们的想像力再丰富些,为什么这些不可能是异度时空的产物呢?当然,神话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庄子的思维竟能有如此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想,这足以体现其精神的超脱。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从此段可以看出,关于鲲鹏之说,也不是庄子空想出来的,而是在齐国的书中有记载,这本书就叫做《谐》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