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有个很像欧洲的国家,便是土耳其,若你深入其间,真有置身欧洲之感,因为历史上它也是西方文明一次次交替的地方。
而这个一心入欧的伊斯兰国家,却因死敌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开山鼻祖,让入欧之路变得崎岖而漫长。
当年希腊和古罗马帝国在土耳其留下了相当多古迹,都保存得很好,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西方文化对这个国家的影响,连意大利人都惊叹,保存得最大最完好的罗马古城居然在土耳其,它就是"以弗所(Ephesus)古城"。
时至今日,在这座罗马古城中,除了欣赏建筑的宏大精美,更让许多人大开眼界的是2000年前留下的那些"先进"的设施。
在古老的库雷特勒尔大街上,笔直的路面已经凹凸不平了,两旁还立着残断的石柱,散落的残垣断壁中已经冒出了荒草,但那不完整的雕刻上依然散发着古典美的韵味。
更让人惊讶的则是,路面下还有发达的排水系统,用于污水和污物的排放,还能用于运送木材和火种,依靠这个排水系统,以弗所的居民便不用担心多雨季节造成洪涝灾害。
此外,还规定了街道不能每时每刻都向外界的车辆开放,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的是防止发生交通堵塞,而那时候是没有什么汽车电动车的,有的只是速度不快的牛车马车人力车而已,可见当时这里人多车多很是繁华,也同时看到城市管理水平已经很"现代化"了。
在古城中还有"市政厅"遗址,一栋三层高的建筑,只剩下几堵没倒塌的残余墙壁了,地面上还铺着黑白的大理石瓷砖,当年每个房间和大厅里还放置着女神的雕塑,虽然这些雕像已被搬到了博物馆中,整个建筑庄严中透着优雅,可见古罗马时代对艺术的追求。
街道的旁边还有一些商铺和富人的房子,墙壁上的壁画描绘着神话故事的场景,历经千年风雨还都依稀可见,尤其是地面上还很讲究的铺了马赛克瓷砖,可见当年以弗所人富裕的生活和品位。
富足的生活也让人们开始追求舒适和享乐,受罗马文化的影响,以弗所的居民也迷恋上了洗浴这件乐事,城中建了好几个公共浴池。
而从现存的遗迹中还能看到浴池分为热水池和冷水池,还有蒸汽房、更衣室、休息室和烧水的锅炉,而这样颇具档次的浴池,还对女人和小孩免费,让忙得都不记得上次泡澡泡温泉是什么时候的现代人,禁不住羡慕起来。
在那个时期,罗马帝国对宗教的态度又很开明,这点从以弗所古城中尚存的不同宗教神庙遗迹中也能看出,比如保存比较好的哈德良(Hadrian)神庙,规模不算大,小而精巧,圆弧形的拱门很有美感。
在门楣上,有个长发卷曲,身材凹凸有致,身旁还有两条看似鱼尾的东西,她就是传说中人鱼合体,用动听的歌声迷惑水手的邪恶女神——塞壬(Siren),也是星巴克商标的灵感来源哦。
此外,在以弗所城外还有被誉为世界七大遗迹的阿尔忒斯神庙,虽然现在仅存一根半石柱做见证了。
城中还有圣母玛利亚住过的小屋,当年玛利亚和圣约翰一起来到以弗所,并在这间朴素不起眼的小屋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后来人们还在小屋的附近发现了圣约翰的墓地,于是小屋的真实性更加高了,曾经有三位教皇来过拜访,每年还有不少基督徒前来朝圣。
在哈德良神庙的旁边还有个图拉真喷泉,虽然早已不再喷涌了,但从尚存的一边建筑上来看,当初为了配合喷泉的整体美感,特意将旁边两层高的楼设计成向内凹的造型,构成一种和谐。
若先做好功课,还能在一些散落的遗迹中找到一块三角形的石块,上面刻着一位有翅膀的女神,据说她的名字就叫"Nike",古希腊文中是"胜利"之意。
1971年一名修读平面设计的学生受到这个图案上女神扬起的衣角启发,设计了那个小勾的耐克标志。
而最让人惊讶的,则是以弗所还建造了最早的欧式水冲厕所,一个个"座位"沿着三边墙角排列,座位之间没有木板或布帘等隔开,彼此"坦诚相见",而附近喷泉的水流则可以用来冲走污物,可谓非常巧妙的设计。
并且这个公共厕所的面积比哈良德神庙还要大,它还是以弗所人重要的社交场所,据说人们会一大早前来,还带着食物,然后一边方便,还一边吃着小食聊着天,这可是现代的我们,无论脑洞开多大也无法想象的。
古城中还有很多让人赞叹的设置,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能容纳20000人的大剧场等等。
想起了一位考古学家所感慨的"我们极大的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和发达程度",看过那些不解之谜和众多的古代遗迹之后,对这句话也就体会越深。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