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的图腾,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也有人说:九为极阳之数,表示极多的意思。
用在龙身上,除了敬意,也表明龙的子嗣很多,可能不止九个之数。
虽然如此,但龙有九子之说,依旧流传至今。
龙生九子是有出处的,不容混乱。
一、长子:囚牛。
是龙和牛所生。
喜欢音乐,可以辨别万物声音。
一般雕刻在琴头上。
所以对牛弹琴,牛能听懂,哈!(对牛弹琴)
二、次子:睚眦(音:牙字)。
是龙和豺所生。
嗜杀喜斗,心胸狭隘。
一般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处。
(睚眦必报)
三、三子:嘲风。
是龙和凤凰所生。
喜欢登高望远。
一般在置于屋脊之上,古人认为嘲风有辟邪和安宅的作用。
四、四子:莆牢。
是龙和蟾蜍所生。
喜欢吼叫,声音很大。
所以古人把它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
助其呜声远扬。
五、五子:狻猊(音:酸泥)。
是龙和狮子所生。
平生喜静不喜动,又喜欢烟火。
因此佛坐上和香炉上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六、六子:赑屃(音:必戏)。
是龙和乌龟所生。
力大无穷,喜欢驮着巨石之类的重物。
一般放在石碑的下面驮着石碑。
七、七子:狴犴(音:必案)。
是龙和虎所生。
它仅明辨是非,一身正气。
古代官衙大堂的两侧都有狴犴的神像。
象征着明断是非和秉公执法。
狱门上的虎头装饰也是它,代表着威严。
八、八子:负屃。
是龙和青龙所生。
优雅温柔,平生好文。
它常常和赑屃一同出现,两者同时出现在石碑上,但赑屃是在下面驮着石碑,负屃则是在石碑顶上盘距着。
石碑两侧的龙也是它的画像。
九、九子:邸吻(音:底稳)。
是龙和鱼所生。
嘴大,喜欢吃,什么都吃,最喜欢吃火。
一般置于房脊上,辟邪和安宅。
又怕它吃房子,就在它后背上插一把宝剑钉住。
注:1、赑屃:也称为霸下。
2、邸吻:也称为螭吻或尾吻。
3、狴犴:也称为宪章。
4、蒲牢:特别害怕鲸鱼,于是古人就把这个敲钟木杵做成鲸鱼形状,每次敲钟的时候,蒲牢因为害怕就会发出更大的声音。
注:一、龙跟这么多动物生的儿子,是因为这个龙真的是个渣龙吗?不是的,因为当时母龙触犯了天条,被惩罚要变成各种动物,经过九世轮回,但公龙对母龙不离不弃,不管变成什么动物都要跟她在一起,所以才有这么多不同造型的儿子。
二、有人说龙并非只生了九个儿子,应该是十五个,也有人说后边的跟本不是龙的儿子。
在此我们评判不了,谁说的对否。
把它比列出来,大家了解就好了。
(在这里假定是龙的儿子来叙述)。
十、十子:蟠螭(音:盘吃)。
也是龙和老虎所生。
具有龙的威武,虎的勇猛,经常出现在军旗、印章和兵器上。
十一、十一子:望天吼:本名:犼。
又名朝天吼。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最顶端的承露盘上蹲立着神兽就是望天吼。
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其声可震天。
在天安门城楼两侧有两个石犼,向北称望君出,向南称望君归。
表达希望皇帝出去体查民情,又希望皇帝不要去的太久,回来处理朝政。
另外,在古代民间贵族墓里都有望天吼的造型,用来镇墓、辟邪。
望天吼是龙和狗所生。
十二、十二子:蚣蝮(音:宫富)也称避水兽或吸水兽。
它可以吞江吐雨,经常出现在桥头或者堤坝上,用来镇水。
是龙和鳄鱼所生。
十三、十三子:饕餮(音:滔帖)。
热爱美食,什么都能吃。
一般雕刻在能装食物的鼎或者簋上。
是龙和羊所生。
十四、十四子:螭首。
嘴大,肚子大,能吞水。
古人一般会用在建筑物的出水口。
水龙头就是因它得名,寓意:排水顺畅。
是龙和蛟所生。
十五、十五子:椒图。
椒图性格内向,忠于职守。
其形象多被古人装饰在大门上的辅首衔环。
而椒图遇到处敌入侵犯时,总是将壳口紧闭,因此人们将它用在门上,取其紧闭之意,寓意是护佑平安。
是龙和螺蚌(音:罗棒)所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