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邙行》记载: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古人认为,北邙山是地府入口,人死后都要到北邙山等待转世投胎。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慎终追远的民族。
传统观念认为,人的死亡并不是终结。
人死后肉体虽然会腐烂消失,但灵魂却会永存。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国人对于亡人的墓葬非常重视。
事死者如事生,这六个字是对于中国墓葬文化的最好总结。
封建贵族们,为了在死后依旧享受生前的富贵生活,往往会准备大量的陪葬品放在墓室。
所谓财帛动人心,千百年来岁月匆匆,地下发生了许多故事。
而墓穴的墓主为了防备盗墓者,无所不用其极。
一、我国古墓文化与丧葬观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早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迷信鬼神。
所谓永生,不过是亡者自我安慰的把戏。
当然了,近代科学发展历史不过几百年,古今之人的丧葬观有很大的区别。
正如江海之水奔腾不归一样,古人的丧葬形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
先秦时期,王公贵族们大多选择在平地修建陵墓,并在棺椁上放置大量的封土。
而在秦汉时期,覆斗式墓葬则成了帝王将相们的新选择。
覆斗式墓葬,因神似容量用具量斗倒扣在地而得名。
让人惊奇的是,覆斗式墓葬与古埃及以及玛雅人修建的金字塔,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的墓葬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
彼时华夏四分五裂,大地尽是烽烟。
这个时期的达官显贵们,为了在死后免于战争波及,大多都用人力采挖较大的石头。
工匠们把这些石头堆积在一起砌成拱形,并在这些大石头的缝隙中填满鱼胶。
这种墓葬因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多存在于北朝。
李渊父子为了彰显帝国气象,唐朝皇陵较之于前朝气势更加恢宏。
唐帝陵寝多为开山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夫子的光临。
乾陵即是唐朝帝陵的典范,作为高宗与武后的合葬陵寝,乾陵千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盗墓事件。
而此后的宋明,帝皇陵寝更是有着千种变化。
二、盗墓贼也有很多流派,开山力士破坏最大
从古至今,盗墓贼都是官方严厉打击的对象。
盗墓贼亦如武侠门派,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流派。
盗墓贼的手艺大多都是父子世代相传,按说只要被他们盯住的古墓,就不会安然无恙。
在盗墓贼中,有精通风水以术取胜的雅盗,也有只知道蛮干破坏文物的莽夫。
最让考古专家厌恨的,就是空有蛮力的开山力士。
在湖北省襄阳市,考古专家曾经发现了一座特殊古墓。
可在那座特殊的古墓中,有关学者竟然发现了八十具死状各异的尸体!
这八十具尸体,并不是陪葬的奴隶。
原来这些形态各异的尸体,都是觊觎墓室珠宝的盗墓贼。
专家们从这些人穿着的衣服判断,这八十个人并非同时代的盗墓贼。
从五代乱世再到近现代,这座古墓里面到底有着什么宝贝,吸引着众多盗墓贼?
三、流沙墓的狠辣之处
通过现场勘测,专家们发现了十多个盗洞。
正当专家们以为古墓被盗挖干净的时候,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在距离安放棺椁的墓室附近,专家们发现了一个约七米深的断崖。
专家推测,这座古墓很可能是传说中的流沙墓。
所谓流沙墓,就是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贼破坏陵墓而设置的一道机关。
工匠们把墓室上方掏空后,将流沙灌入古墓。
作为抵御土夫子的最后机关,流沙墓可谓是制裁偷盗者的大杀器。
盗墓贼通常会用工具掏出一条类似于烟筒的深洞,当盗洞接近墓室的时候,流沙就会瞬间填满盗洞。
而被沙子埋住后的盗墓贼,也会在短时间内因为缺氧而暴毙而亡,墓中的惨状令人过目不忘。
古墓中的八十个盗墓贼,皆死于流沙。
其实在别的古墓中,也不是没有死于防御机关的盗墓贼。
但在其他古墓中,世人尚未发现这么多惨死的盗墓贼。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座古墓又被称为中国第一凶墓。
流沙墓虽然十分狠辣,但凡事都有因果。
盗墓贼若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打扰亡人,又怎么会惨死墓中呢?歪门邪道发不了家,做人一定要走正道。
参考资料:
刘毅:《中国古代陵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