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河北一个村子的地下惊现巨龙,长达300多米,震惊全国,各地专家研究其成因来历,至今仍无定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一铲子挖出巨龙,当地称为九龙圣母化身
1988年初春,河北邯郸姜窑村的村民姜延芳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开始打扫家中各处。
打扫院子里被当成仓库的老屋时,她想起老屋有破损的几处地方需要修补,之前被别的事情耽误了,既然想起,那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把这事情做了。
这时候的人们修房子,不像现在的我们会去找建材店或装修师傅,大多是自己动手。
姜延芳也不例外,她拿着铲子来到卧龙岗,这里是平时大家常来挖沙土的一个地方。
挑选好地方,姜延芳开始沿着一根石柱往下挖,挖了一会,她察觉到了异样。
这根石柱和往常看到的有些区别,并不是又粗又直的,而是一节节的,还带着弧度。
这引起了姜延芳的兴趣,她想:前些天才听说隔壁村挖出了一个古墓,里面有很多文物,难道我们村子里也有?这莫不是什么宝贝?
于是她挥舞铲子,一铲又一铲,但这石柱似乎没有尽头,挖了半天她也没挖出石柱的完整样子。
挖累了,她到一旁休息,顺便好好看看自己的成果。
仔细端详了一阵,她心里不禁有些发毛:这个形状怎么越看越像条大蛇啊?不会没挖到宝贝反而挖到蛇窝吧?她越想越害怕,赶紧跑回村子,跟几个村民们说了这件事。
村民们听说这件事,第一反应是笑出了声,因为卧龙岗那边有很多石柱并不稀奇,都觉得是姜延芳她自己想多了。
姜延芳急忙解释说这个石柱真的和别的不一样,它形状很是怪异,看起来像大蛇的肚皮。
其中一个村民想起来当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顺着说:这像大蛇的东西不会是龙吧?今天龙抬头,你还真挖到龙了不成?姜延芳一听,顿时觉得也有这个可能。
其他村民也被这话勾起了好奇心,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就拿了些工具跟着姜延芳去到她刚才挖沙土的地方。
大家到了一看,确实如姜延芳所说,这些石柱弯弯曲曲,状如大蛇,怪异得很。
村民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起,纷纷挥舞着挖掘工具,一探怪石的真面目。
大伙们忙活了整个下午,都挖得腰酸背痛,还是没能挖到石柱的尽头,有人目测此时大家已经挖了有快四十米。
一个村民站到稍高点的地方往下看他们挖出来的石头,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惊了,招呼大家都来看:这条石柱又大又长,还有一节节的小裂缝,看起来就像放大了几十倍的蛇形生物脊骨。
一位年纪稍大的大爷看到后一下子就跪下了,大声说:这就是巨龙啊!传说原来是真的!这让人们想起了村子里一直流传的九龙圣母的传说。
挖沙土的卧龙岗,也叫卧龙坡,虽然各家各户都这么叫,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地方志上也从未记载名称由来。
而离卧龙岗不远的地方则是一个邯郸地区家喻户晓的传说发源地——九龙圣母。
相传,古时邯郸地区有一个村女名叫房宝,和嫂子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有只粉嫩饱满的鲜桃从河流上游漂来,两个姑娘把桃子捞起来,互相谦让了一番,最后留给了年纪更小的房宝。
桃子很是甜蜜好吃,房宝几口就吃下了肚,但没过多久,她的肚子却一天天地大了起来。
家人以为房宝不守妇道,未婚先孕,给家族丢脸,房宝也不知其中理由,百口莫辩。
家里人为了掩盖这桩丑闻,就在后山上搭了个草棚,将房宝送过去,每天给她送饭,但不允许她离开。
某天,房宝的父亲给女儿送完餐食后,走到半路,天上突然电闪雷鸣,雷电交加。
他回头一看,只见女儿的草棚上方雷电最为密集,轰隆一声紫雷劈向草棚后,九条巨龙就腾空而起,飞向深空。
他慌忙回草棚,想要确认女儿的安危,但无论他怎么翻找,屋子里已经没有了房宝的踪影。
怪异的天象,少女失踪,九龙现世,这件事一下子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一来二去,人们都觉得是房宝生下了这九条龙子,是九龙圣母。
之后还在当地建起了九龙圣母的神位和庙宇,供人跪拜。
姜延芳和村人自然也熟悉这个传说,将传说故事和眼前酷似巨龙脊柱的石柱结合起来后,一切似乎变得合理了:卧龙岗下有龙,这不是很正常嘛。
于是村民们更兴奋了,如果真的是巨龙,那岂不意味着他们的村子是有龙脉保佑的吗?若将神龙供奉起来,神灵一定会给予他们福泽,保佑当地风调雨顺。
于是村民们鼓足干劲,誓要让巨龙重见天日。
在村民们半个月的共同努力下,巨龙的真实面目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条石柱长达三百多米,龙头、龙爪、龙鳞、龙尾等部位都能找到对应的地方,称之为石龙一点都不为过。
之后,村民们又继续挖掘,又在这条石龙附近接连挖出了九条小石龙,但这个小是相较于第一条被发现的石龙而言的。
经测量,它们的长度也有两三百米,整个龙群十分壮观。
第一条巨型石龙体型之大让人惊叹,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龙。
在当地乡绅的组织下,众人将这十条石龙保护了起来,做了简单的修复工作,也有村民自发地在发现地附近建起庙宇,供奉香火,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02 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制造?石龙成因众说纷纭
尽管上面这些石龙上个世纪就出土了,但直到2002年,距离初次发现石龙已经过了14年,这些庞然巨物才引起科研工作者的注意。
2002年3月,国家文化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到邯郸地区进行考察,从村民口中才得知此地有十条巨大石龙的存在。
石龙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到了现场后被这些巨物惊呆了——这些石龙形状奇异,非比寻常,值得深入研究。
一时间,关于邯郸地区惊现神龙的各种猜想和新闻满天飞,成了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说是龙存在的证明,也有人猜测是某个大师的艺术作品,还有人认为这只是个假新闻。
初步考察后,专家们都无法确定石龙的成因,于是决定展开更长期更全面的专项研究。
央视第十频道也派出了节目制作团队,将探索石龙之谜的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做成了专题节目,也为公众解答了一些关于石龙的迷惑。
专家们在现场和周边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测量出最大的石龙有369米,比三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一点。
龙体由大量龙节粘连而成,每节的长度、宽度、厚度都大致相同,其横断面都是椭圆形的实心圆柱体。
除此之外,龙体各个部分一应俱全,如威严的龙头、蜿蜒的龙骨、分明的龙爪、不对称的龙翼、仍埋在土中的龙尾等。
走访村民时得知,当年刚挖掘出来时,龙头还能喷水,但过了一阵后就再也没有水喷出了。
观察从石龙身上掉下来的石块,断面处有非常清晰的年轮形状,与树木类似,都是由外圈向内圈逐层收缩,颜色也由浅入深。
这种石料专家们此前从未见过,只能猜测是某种花岗石,研究人员走遍附近的村县,都没有发现石龙同款石料。
进一步研究发现,石龙此前深埋在13米厚的积土层下,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至今三万余年前。
研究者翻阅了大量中国龙文化研究的相关史书典籍,对比分析后推断,此石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也是世界范围内年代最古、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石龙,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龙。
那么这些惊人的石龙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岁月沉淀下自然形成的,还是人类的鬼斧神工,抑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龙的化石证明?
这些奇妙的石龙引起了一股科研热潮,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文学家深入研究后,形成了主要四种观点。
一说是自然形成的生物化石。
也许图腾上的龙是真实存在过的生物?或者也可能是几万年前存在的一种巨型爬行类脊椎动物?
这种生物和恐龙类似,但和恐龙相比拥有更大的体格,数量也比较少,只在如今河北邯郸一带活动。
这些石龙也许原本是一个群体或家族,因为一些意外,比如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被掩埋在泥沙之下,之后逐渐形成了化石。
这个说法并不能十分站得住脚。
首先从身体构造来说,龙只能说是人类幻想出来的生物,因为骨头无法做到又薄又能承受住巨大的体重,其次其构造也不像骨头那样分明;而且此前从未发现过这样的古代生物,类似的生物痕迹太少。
二是认为石龙是三万多年前的人类所制造的。
这些石龙的结构复杂,龙骨表面有疑似保护层的物质,每节龙骨都是差不多的大小,观察衔接处,能看到节与节之间有粘接材料将每节龙骨像积木一样拼接起来,且材质类似水泥,很牢固。
认为石龙是出自古人之手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的位置和朝向都有规律可循,不像巧合。
十条石龙依次排开,大龙在中,其他小龙在其两侧,左五右四分布,龙头均朝向东北,间距相当,摆成了十龙阵型,像是为了某种宗教仪式所造。
这个说法有些道理,但仍有破绽。
第一是这样的大型雕刻作品,若是人为制造多少都会留下记录,但翻遍了古籍,也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记载,何人为何建造的石龙,在文献中找不到任何踪迹。
而且,栩栩如生的龙头并不是原装的,而是村里人自己制造后装上去的,最主要的龙身部分无法证明有人为痕迹。
三是自然形成的地质现象,这个说法也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李庆辰教授等专家们仔细地考察后,得出了这些石龙是天然的,是自然的产物的结论。
李庆辰教授说:我认为这些石龙是古河道沙被钙质胶结形成的。
卧龙岗上呈现出像波浪一样的地形,这种地形容易出现在有流体,有分散性颗粒的地方,比如有水有泥沙的海边、河边,或是有风有砂石的沙漠。
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场勘查时并没有发现任何海洋动植矿物的痕迹;从地质学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知石龙形成的时期,邯郸地区并没有海相方面的记录,所以排除了海底沙沉积的形成的可能。
对于类似脊柱的部分,李庆辰教授是这样说明的:我们通过对石龙周边环境以及同位土层的对比分析发现,追溯到石龙形成时期,这里的古河道沙受当地气候影响,会逐渐干燥脱水,体积变小,坚硬固化。
而沙体脱水收缩的过程中,因为泥土总是比沙子变小得更快一些,长期影响下,就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两边下凹,中间凸起,像骨头一样的形状。
如同皮肤太干燥会皲裂,泥沙固化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断裂,其中的颗粒分布均匀,平均受力,就会等距离地断开,变成一节一节的样子。
至于龙爪这些部分,李庆辰教授也有对应的解释:河道是有很多小分支的,它们和主体一样经历了同样的变化过程,经年累月之下就成了‘爪子’。
另外,会有十条石龙的原因是古河道会不断改道,平行移动,改道后剩下的河道会堆满沙子,同样会形成古石龙,于是就有了如今看到的相对平行的分布。
龙头人为制造的说法也得到了古石龙景区负责人的承认,他表示当年挖掘时因为不科学的方法以及自然因素影响,导致石龙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龙头都是残缺不全的,都是无头长身,如今看到的龙头都是几年前修复的。
于是李庆辰教授自然形成的说法有比较强的说服力,并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支持,但还不能以此下定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取得更确定的证据来加以佐证,这也是科学严谨态度的体现。
03 建立博物馆,弘扬龙文化
石龙这一地址奇观随着专题节目的热播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注意,当地十分重视,建立了石龙博物馆,除了供人观赏外,也是对石龙的一种保护措施。
当地将石龙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并以此为中心修建了一个主题景区,还在门口竖起了天下第一龙的牌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古石龙群位于景区中心,西边依靠紫山群峰,东边遥望赵王陵台,南边和龙神道观相近,北边和凤凰古台相连,从传统视角上看,实乃风水宝地。
除了古石龙,景区还有两个广受欢迎的池潭,分别是医家池和罗敷潭。
医家池清澈见底,自形成以来就不曾枯涸,还有洗疗效果,对于身患皮肤病的人有奇效,远近闻名,也因此得名。
罗敷潭原名黑龙潭,相传是古代美女罗敷投河之处,故得名。
潭边怪石丛生,还有桑田数百亩,十分雅致。
潭水从上而下,水声咕咚作响,宛如奏乐,且声响巨大,几里外的人都能听到,还形成了一道瀑布,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邯郸地区也抓住了龙文化这一特色,以石龙为立足点,发展弘扬当地的龙文化。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古石龙景区都会举办龙文化艺术节。
文化节期间,当地会组织进行大型舞龙、传统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举办祭神龙的活动。
除此之外,当地还进一步挖掘相关的传统典故,举办类似节日活动,比如桑葚采摘节,积极与媒体合作,还推出节日期间门票减免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发展了当地旅游业,也促进了该地的龙文化研究工作。
但也有专家对当地的一些行为提出不满。
石龙本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但被安上了现代人为制作的龙头,强行将龙的形象更具象化,这对于石龙来说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破坏,应该保持其原样才更有价值。
也有人觉得自然和人为的结合是天人合一,锦上添花,一个具体的意象能更方便普通人理解和记忆。
从结果上来看,此举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弘扬了传统文化,是利大于弊的。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那么屏幕前的你对于此事是怎么看的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