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陋习,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盗墓行业的衍生,也可以看得出来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盗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陋习,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盗墓行业的衍生,也可以看得出来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盗墓的故事,甚至还有人专门写成了书,分享盗墓经验,还有专门的盗墓工具,比如洛阳铲,盗墓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明确的是,摸金校尉是东汉末年出现的。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争夺天下,曹操也兴兵与天下豪杰争锋,为了筹集粮饷,曹操想到了一个被万人唾骂的方法,就是去盗墓,因为古代的达官贵人死后,陪葬品往往十分丰厚,这些东西埋在地下不用也是可惜,不如直接挖出来当做粮饷,曹操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说到就做到了。
为了让自己的盗墓事业更加名正言顺,曹操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官职,叫做"摸金校尉",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盗墓挖坟,把陵墓主人的陪葬品给挖出来,拿出去变卖换钱,最终变成曹操的粮饷,那么这些摸金校尉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对陵墓的破坏力有多大呢,说出来或许要吓到你。
大家都知道,盗墓贼为了盗取宝物,往往就把陵墓挖一个洞,然而就稀里糊涂跑进去的,得到什么宝物之后,就开始往后撤。
在盗墓行业,一般人都以《水浒传》中的时迁为祖师爷,所以这些盗墓贼不会"赶尽杀绝",也就是盗墓的时候,会留下一点东西给陪葬人,不会把所有宝物全部拿走。
反观曹操的摸金校尉就不一样了,摸金校尉是没有"盗义"的,他们看到能拿得走的东西,全部都拿走,丝毫不留,所以后来陈琳在给曹操的《讨贼檄文》中写到:"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虽然陈琳为了痛骂曹操,写得可能有点夸张,但也足见摸金校尉的破坏力很强。
三国时期,许多古代贵人的陵墓都被盗过,所以倒了后才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到后来的盗墓贼挖坟,是完全靠运气了,这时候盗墓从业人员,便开始用易经研究风水学,用风水学的知识来指点自己盗墓,可见被摸金校尉光顾之后的陵墓,基本没火了,这些摸金校尉比盗墓贼还要狠。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如今的盗墓行业已经完全被禁止了,至少没人敢去明目张胆的干这种事情了,一般的帝王陵墓,都由考古专家们去挖掘,挖出来的宝物也是公家的,不再是私人的了,而且一般的人是不能再去挖陵墓的,否则是违法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