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6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不少朋友在外出旅游时,不管是拍照还是购物,都想留下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比如,去过西安看秦始皇兵马俑的不少游客,都在景区买过一本书,书上有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老杨的签名。
还有游客在网上晒出了发现人老杨签名或合影的照片。
但是,奇怪的是,游客去的时间不一样,照片上晒出的老杨也不一样。
于是就有人觉得,花150、200元买了书,签了名,是不是被骗了?
记者调查发现,曾经有多人以兵马俑发现人甚至发现第一人的称号签名售书,有时甚至出现多名发现人在不同地点同时签名售书的情形。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发现人老杨在签名售书?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人又是谁?
讲解员:来咱们所有人围起来,看!中间坐的这位,就是杨老先生。
到秦始皇兵马俑参观,不论您有没有请讲解、请导游,老杨这个称呼都随时可能溜进您的耳朵。
他们告诉您,当年是老杨挖出了兵马俑。
游客晒曾经景区内签字人杨会民
讲解员:1974年,老杨在这里打井,打到了兵马俑的头,报告了政府,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坐那儿的那位老先生见到了吗?在现场签名售书的,真正的发现人。
通常在他们口中,您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老杨一般不来签名,是赶上有接待活动,老杨才来。
讲解员2:签名售书有没有想签的?
售书人员:这是博物馆的限量版的资料,每个书前面都有一个独特的限量发行编号。
整个只有三万册。
再一个,今天还能得到打井人杨老先生的签名。
游客晒签字人杨继德
但是,如果您有时间多转转,就会发现,这份幸运能翻两倍、三倍。
因为,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老杨在签名售书。
比如,记者采访时见到了5位老杨:景区内3位,景区外2位。
景区内分别是,在二号坑大厅签名的杨世华、在来谷的杨继德和在环幕影院的杨新满。
景区外的两位分别是,在距离售票处不远的游客中心签售的杨西安和在距景区不远自己家中签售的杨志发。
而据了解,曾经在景区内签过名的发现人老杨还有,杨会民等。
西安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曾有游客因此投诉。
工作人员:之前因为也有游客反映过这个问题,包括发现人这个事情。
对这个问题之前也有过调查,我们给他景区这块儿也说过。
听到这儿,问题来了:这么多老杨,谁才是真的老杨?签名售书的老杨们是不是发现人?
其实,在谁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这个问题上,一直是有争议的。
先后出现过三人说、七人说、九人说……此外,发现人应该怎么界定?是挖出陶俑的打井人?还是认识到其文物价值的人?各方说法不一。
杨志发挂在自己签名处墙上的荣誉证
·签名人,杨志发,三人说
杨志发是最早进入景区,以秦俑发现人身份签名的人。
现在,他在自家开设的秦俑发现人之家签名售书。
屋里墙上挂着据称是当初挖出陶俑的那把蹶头。
杨志发说,挖到陶俑时,有三个人,另外两人已经去世。
记者:刚才您说是只有3位当时是在那边挖这个陶俑?
杨志发:你想这么大个井能站多少人?
记者:当时跟您一起在挖井的是哪两位?
杨志发:死了,死完了,他们早都去世死了。
据媒体报道,杨志发曾在1998年给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签名赠书。
此外,他还有一张原临潼县博物馆给他的荣誉证,上面写着,杨志发同志,你在一九七四年打井发现秦武士俑。
也有媒体这么描述: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农民杨志发等人,在抗旱挖井时,挖出一堆兵俑和俑身陶片。
当地农民非常惊慌,认为杨志发挖出了地神,而杨志发用车子把兵俑和俑身陶片拉到考古部门,震惊世界的大发现由此展开。
如果没有杨志发的这种意识,兵马俑可能还需要很久才能发现。
临潼县奖励杨志发30多元钱。
杨志发主动把这笔钱交给了生产队,生产队又把这笔钱奖励给了每个村民,
此后,杨志发默默无闻地当农民,由于上面在发现兵马俑后,当地农民被迁移,很多人迁怒于杨志发,老人压力沉重。
但是,1998年,杨志发的命运发生了逆转。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他首先在西安落脚,并参观了兵马俑,克林顿突然提出要见一见兵马俑的发现人。
陪同的中方官员,说发现人只是一个乡下的老农,且是出于偶然,不值一见。
然而克林顿却坚持。
美国总统的面子不能不给,陕西省政府派人火速把杨志发找去,让他穿上新衣服见克林顿,克林顿请他为自己签名。
杨志发不识字,只好在本子上给克林顿画了3个小圆圈,令克林顿非常感慨。
因为,倘若在美国,发现兵马俑的杨志发将因此获得巨大的财富,导游甚至非常肯定地说,倘若在美国,兵马俑将归发现者杨志发所有。
克林顿回国后,又邀请杨志发去访问。
杨志发的命运自他发现兵马俑的24年后,终于有了重大转折: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的书法,在兵马俑博物馆给人签名;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
倘若不是克林顿,已经被遗忘了24年的杨志发将继续被遗忘。
更不可能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今天的兵马俑馆长。
很多人来兵马俑找他签字,合影,他签过字的书可是有收藏价值的。
游客晒签字人杨世华
·签名人,杨新满,七人说
杨新满也有原临潼县博物馆发的荣誉证。
他说,当时打井队员有七人加上队长杨培彦,一共8人,其中4人得到过认可。
杨新满:那一年中央一台到文物局、到省法院去把这个说了一下。
法院认可4个人。
杨志发,我叫杨新满,杨全义,杨培彦,就这4个人,认可这4个人。
他觉得,他们应该是秦俑发现人。
游客质疑签名人发现人身份
·原秦俑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打井村民系偶然挖出
刘占成从事秦陵秦俑研究,曾是秦俑馆考古队队长,现已退休。
他曾向参与考古发掘的当地村民了解过当时情况。
他认为,从考古专业角度讲,打井村民不能算发现人。
刘占成:我们考古发现要对它的时代、性质,最起码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才能叫发现。
当地农民打井,这个所谓的发现,是要打引号的。
只能叫一个偶然挖出。
真正从考古意义上,秦俑发现人应该是谁?是临潼原来博物馆馆长,叫赵康民。
他把这个修复起来了,把这个叫秦武士俑。
在二号坑大厅签名的杨世华 书和明信片一套200元
·管理部门,没定论,是集体行为
记者咨询西安和临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回复较为一致,称当时打井是集体行为,不是某一个人发现的。
工作人员:这个打井它是个集体行为,它不是一个人打井了,他们村里人都在那块打井。
所以咱们也不能说他们就不是发现人。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产业总公司周姓负责人明确表示,发现人一说,没有官方认可。
周姓负责人:从官方的角度上来讲,包括博物馆,包括博物馆的其他的地方,从来没有认可哪一个人是秦俑的发现人,或者说是第一发现人,就更没有这种说法。
他介绍,签名活动已经有十几年了,在出现有关发现人的争议后,景区内统一规范了宣传的说法,不再叫发现人。
周姓负责人:我们从去年开始,给这些签字人的身份介绍,就说他们是参与当年打井这个活动的打井人,和见证兵马俑发现出土的这个见证人。
不管是叫发现人也好,还是叫打井人、见证人也罢,目前,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当时打井不是个人行为,是集体行为。
那么,问题又来了,正在从事签名的人,他们当时都在打井队吗?
在景区外售票处附近签名售书的杨西安
据了解,打井队里有谁,目前也尚无官方确认说法,多个名单也有出入。
现在的签字人中,杨志发和杨新满两人有荣誉证。
在采访中,杨志发的打井人身份得到了较多人认可。
而对于,如今其他的签名人,杨志发只说,不知道。
记者:现在在里面签名的那些是?
杨志发:那我不知道。
那我不知道。
我什么都不说,你到这里看你心就明白了。
至于你现在任何人签名,我也不说。
人家挣钱的,说谁发现就是谁发现,我不管这些事情,我管不了。
如今,要到景区内签名,需要提供至少村一级的证明,证明是当时打井队的成员。
有售书的工作人员解释称,老杨不是一个人。
导游: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
工作人员:那老杨不是感谢一个,他们村叫西杨村。
整个村都姓杨。
现在我们不难明白:从发现人这个称号,到打井队员到底有谁,这些还没有官方准确结论。
那么,为什么能有这么多老杨在景区内签名?谁是真的见证者谁是浑水摸鱼?又是谁给了他们进景区签售的权利?这些谜团还有待进一步解开。
另一则关于此事的记录
1974年的春天,陕西大旱,骊山脚下的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决定打一眼机井抗旱。
3月29日,杨志发、杨彦信、杨培彦、杨新满等9个农民轮流下井挖掘,陆续挖出大量瓦人残体碎片。
村民误把挖出的陶人头当做窑厂祭祀用的瓦爷而随意丢弃,有的将陶俑拿回家当枕头用,有的则将青铜及铁器论斤当废品卖了,而更多的则是小孩们拿他们当玩具耍。
4月25日,晏寨公社水管员房树民前来检查工作,看到扔弃在土堆里的瓦人残体觉得奇怪。
他下到井底,从井壁抠出半块砖,去掉泥土一看,发现同县文化馆里的秦砖一样,于是立即上报县文物部门。
原临潼文化馆馆长赵康民在房树民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井旁,仔细察看了从井里挖上来的土堆,十分震惊,马上组织社员收捡散失的陶俑碎片,同时去废品收购站把被农民卖掉的碎片作价收回。
他又带领社员用铁筛子把井土全部过筛,许多残砖、陶片,包括陶俑的手指、耳朵等都被筛了出来,拉到文化馆。
赵康民仔细清理这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像绣花似地进行拼对、粘接,先后修复出两件完好的武士陶俑。
就在赵康民修复这批陶俑的时候,当时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从北京返回陕西临潼探亲。
一天,蔺安稳来到文化馆的文物修复室,见到赵康民修复好的陶俑,再听赵康民对其价值的阐述,禁不住为之一震,随即写了一篇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内参,向中央报告秦俑的出土和秦始皇陵的破坏情况,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李先念亲笔批示,陕西文物部门紧急行动,但也只是估计十天半月就能结束。
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
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
1978年9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兵马俑时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佣,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就成了秦佣的代名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