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
大家好,我是李师弟。
说起秦始皇陵,在国人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所在。
我们都知道,这个当年秦始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的豪华地下宫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但它的真实样貌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从史书和文字记载中了解一二。
我想有人会好奇,这秦始皇陵中到底都有什么呢?这里面埋藏了多少宝贝?中华神器大禹九鼎是不是也在其中?
秦始皇
在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讲究的是入土为安。
不管一个人生前是好是坏,人只要死了,那么一切盖棺定论,也就算是了断了。
何况中国自古流传盛世不挖陵,所以别管是迷信也好,文化也好,至少秦始皇陵就真的奇迹一般保存到了现在。
有的朋友说,既然秦始皇陵没有被挖掘,那兵马俑是怎么来的?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除了主墓室,90%都已经被开启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秦始皇陵总面积达到了56.25平方公里。
故宫大不大?秦始皇陵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目前出土的兵马俑坑,那仅仅是陵墓的陪葬坑,对于秦始皇陵来说,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真正的皇陵根本就没有打开过!那么为何这么多年了,秦始皇陵始终没有正式进行开启呢?
兵马俑
首先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我们现今的科技手段,和现代文物保护技术来看,根本做不到完好保持文物出土后的状态。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经挖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陵墓打开的一瞬间,里面那些五彩斑斓的丝织品一下子都褪了色,损失极大。
也是因为这样的惨痛教训,也让新中国规定从此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墓了。
再比如挖掘马王堆汉墓,数量巨大的纺织品和书简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质变形,漆器里完好的新鲜藕片甚至直接变成灰了。
兵马俑也是如此,您以为您看到的兵马俑原先就是这样的吗?其实出土的时候都是彩俑,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全都是氧化褪色的了,这就是没有完好保存手段造成的。
所以说以目前的科技条件,一旦秦始皇陵打开,里面无数的陪葬品可能会在瞬间灰飞烟灭,就算有能保留下来的,也失去了研究价值,这会是极大的文化损失。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除非能营造一个比秦始皇陵更大的无氧环境。
这还不算完,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陵中布满了象征百川江河的水银,这一旦要是处理不好造成水银泄露,那污染程度和核爆炸没什么区别!所以还要把无氧环境深入到地下水源层,抽光真空区域的水源,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工作。
各位,这相当于在地球上建造一个外星球的环境啊!
第二个因素就是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
秦始皇陵如此大的面积,可不是建造在平地下面的,是建造在骊山下面的啊!说白了,想要彻底打开秦始皇陵,首先就要先移走一座山!就算咱理想主义一点,就当真把上面的山给移平了,那接下来呢?秦始皇陵的开启工作一旦进行,那可不是三五年就能结束的。
下大雨的时候怎么办?要搭建大棚子把挖掘工地罩起来进行防水,周边还要同时进行排水工作。
要在地面上建造一个能把皇陵完全罩住的大棚子,中间还不能打柱子,只要打桩下柱子,那肯定破坏了地下墓室的结构。
建造一个这么大还没有支撑的棚子,我只能说四个字:难以完成。
可能有的朋友亲自参观过兵马俑坑,您看兵马俑一号坑的顶棚建筑了吗?其实那已经是受力极限了。
以一号坑来对比一下整个皇陵的面积,咱们只要稍微脑补一下,也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了。
这第三点其实就比较直白了,就是太费钱了。
这一点不需要细说,大家都懂。
且不说挖掘工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就算真的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文物,未来的维护费用都会是天文数字。
所以大多数考古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地下保存的遗迹和文物,但凡能不动就不要动它,这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方式。
当然回到最初的话题,秦始皇陵里到底都有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其中的价值我们又都不言而喻。
这里面会不会有某些遗失的文明呢?有没有可能在打开秦始皇陵后,我们会遇到一些颠覆我们人类知识认知和结构的东西呢?至少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是一个谜。
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经过了几千年,皇陵里面早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过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吧!毕竟没有挖掘,我们就永远不知道里面的真相。
可也正因为始终没有被挖掘,秦始皇陵才是秦始皇陵,有朝一日真的被打开,可能就变成一座大型实验室而已了,您说是不是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