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发表在《历史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地球过去可能还发生过另一起此类事件,只不过研究人员直到现在才发现。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0日报道,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米歇尔⋅兰皮诺和中国南京大学的沈树忠(音译)发表论文称,目前我们正经历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应该被称为第七次大灭绝。
因为发生于约2.6亿年前的瓜德鲁普统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严重性此前一直被低估。
他们认为,大约2.6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产生了峨嵋山暗色岩,这次火山喷发可能是此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给陆地和海洋生命造成了极大影响。
兰皮诺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次大规模喷发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导致了严重的全球变暖,海洋变暖、缺氧,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
无论是物种数量的减少,还是整体生态的破坏,瓜德鲁普统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现在都应该被列为一次大规模灭绝,与其他五次类似。
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地质记录中有五次大灭绝事件。
按照顺序,这些灭绝分别称为奥陶纪(4.43亿年前)、晚泥盆世(3.72亿年前)、二叠纪(2.52亿年前)、三叠纪(2.01亿年前)和白垩纪(6600万年前)大灭绝。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此次事件导致地球上约四分之三的动植物物种灭绝,包括所有恐龙。
专家们认为,这是由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造成的,这次撞击几乎给全球环境带来灭顶之灾。
目前,物种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消失。
我们现在经历的多样性丧失曾被称为第六次大灭绝。
联合国最近一份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世界上有100万种物种濒临灭绝。
兰皮诺在声明中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都与毁灭性的环境剧变有关,特别是大规模火山喷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