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速落入4%区间的今天,中国最激进的城市出现了。
工业总产值,4年翻一倍;
GDP,6年左右翻一倍;
常住人口,15年翻一倍;
深圳广州的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时,实际管理人口接近2千万。
这个城市,却准备用500万常住人口就达到同样的经济规模,太吓人了。
珠海,能否完成惊天一跃?
1
放眼今天的中国,恐怕找不到比珠海目标更激进的城市了。
4月24日,珠海市召开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25年要达成以下目标:
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
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这是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经济总量在1.5万亿的黑龙江省,去年工业总产值刚刚突破1万亿。
这是可以跟一个大省相提并论的工业体量。
更何况,2021年,珠海的工业总产值为5200亿元。
也就是说,在未来四年之内,它就要实现工业总产值翻倍。
如果你是珠海市长,会不会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我太难了!
这样的超常规目标,对珠海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事实上,它给自己的压力非常大,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去年1月,珠海就提出,2025年GDP达到6000亿,折合年均增速约12%。
2035年GDP达到2万亿,常住人口500万。
也就是说,15年的时间,珠海人口规模翻一番,GDP要翻6倍!
放在所有城市中对比,这样的野心,也绝对是独一份。
在我们梳理的12座提出2035人口目标的城市中,它的涨幅最大,是第二名长沙的足足两倍。
要知道,像杭州、成都、合肥这类近几年疯狂抢人的城市,规划涨幅也不超过40%。
珠海,真的很着急。
2
那么,珠海的目标,有没有希望达成?
换句话说,它凭什么敢立下这样的Flag?
先看人口方面。
珠海走的一直都是贵精不贵多路线。
这一点,在数据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珠海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5.59万元,高于长沙、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在全国排 13位 ;
珠海每10万人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高达25.7%,在广东排名 第三 ,接近于广深,且与其他城市拉开相当大的差距。
再看看珠海的人口规划目标。
单论涨幅,珠海的目标似乎很高。
但看绝对值,每年的目标增长人数是18万人,还是相对有希望完成的。
毕竟,过去十年,珠海在这方面也是个中翘楚——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几百座城市中,珠海的人口增速仅次于深圳,力压西安,跑赢广州,赶超厦门、郑州,排全国第二。
可谓一城之下,百城之上。
数据背后,是珠海对人才的极度渴求。
这座城市佛系了很多年,直到2017年才幡然醒悟。
是年3月1日,《珠海市人才引进核准办法》发布,即使是大专学历,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提出落户申请,基本上只需到经办机构窗口提交申报材料原件一次就可以落户,最快当天办结。
这种各类人才落户秒批的, 甚至比深圳都快整整一年。
2020年底,珠海再次响应国家号召,继续放宽落户条件。
即使是技工人才,也可以直接落户, 相当于零门槛。
据统计,过去五年,珠海共引进各类人才26 万余名,人才净流入率居全省前列。
不光给政策,珠海还实打实地砸钱。
如同20多年前首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珠海在2018年发布珠海英才计划,宣布在未来5年,市级财政将拿出67亿元用于政策兑现。
如果算上各区叠加的人才经费支持,珠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要为人才砸钱25亿。
这一比例,接近珠海财政2020年在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上的总支出。
珠海,绝对是有实力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
2020年,珠海的人才吸引力达到45.6,全国排名21位,甚至高于世界工厂 东莞、新一线城市里的最大黑马合肥。
3
再来说产业的实力。
在很多人印象中,这座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一直不以制造业见长。
但其实,早在2006年,珠海就将 工业强市 写入了发展战略中。
过去五年来,珠海迎来了制造大爆发。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比重分别达58.2%、30.9%。
稳扎稳打之下,珠海已经蹚出了一条道。
除了众人皆知的世界五百强格力以外,珠海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很多。
何谓隐形冠军?
这是德国教授赫尔曼·西蒙提出的概念,即除了众所周知的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更多是一些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冠军企业。
这些企业的特质是, 市场份额占世界前列,同时销售收入不高,知名度也非常低。
例如,珠海有一家生产无人船艇的公司,叫珠海云洲智能,其在全球无人船艇领域的地位,正如深圳大疆创新在无人机的地位,国内市占率一直高居第一;
例如,珠海有一家从事卫星大数据的公司,叫欧比特,是全国第一家独立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企业,过去几年,这家公司一直在往宇宙发射珠海一号卫星,当前共计发射完成12颗卫星;
再例如,珠海有一家专门生产帐篷的企业,叫丽日帐篷,这家公司的行业综合实力已经挤进全球前三,出口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 就连谷爱凌,在今年冬奥会比赛中,都是在这家企业提供的篷房中休息的;
......
不声不响,珠海企业已经占领了多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
平均下来,这里每1万人当中就有8.61家高新技术企业,排名全国第3名,仅次于两个超级城市北京和深圳,比广州、杭州、上海都要高。
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中,珠海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 全国地级市第2位 。
这也难怪,在2021年,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的大背景下,珠海工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先进制造业投资仍然呈现了正增长。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十三五期间,珠海高企存量从2015年的397家跃升为2020年的2101家,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39%。
4
当然,想要实现非常目标,就得有非常手段:
珠海的做法是,由政府平台出面,依靠地方合伙人模式在全国出击,收购北大方正、天津中环等诸多企业,然后构建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
由于是亲自下场,这种手段对政府能力要求高,但是效果快,可以快速从无到有拉出一条完整产业链。
如富士康芯片设计项目、集创北方、芯动微电子、年产值约270亿元的高景太阳能项目、INSTA360纷纷落户珠海。
另一个典型手段是,通过引进龙头行业,构建起整个产业链。
例如,2009年,珠海通过引进中航通用飞机公司,相继吸引了MTU、翔翼、西锐飞机生产线、民航校飞中心南部基地、通航飞行服务站等一连串航空产业项目。
此举打通了飞机制造、航空运营服务、飞行培训、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整个产业链条。
可见,珠海并不是依循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而是更加直接、有效。
要注意的是,当前,在对接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方面,珠海近期正密集开展精准招商,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等项目,并与比亚迪电子、信维通信、莱宝高科、中材锂膜、科恒股份等优质项目在谈。
别的不说,光是有勇气向被多城争夺的特斯拉下手,就足以证明珠海的勇气了。
未来,远远不断落地的新企业,都会是珠海向万亿工业总产值进发的稳固支撑。
对此,一个可参考的对象是佛山。
2004年到2008年,佛山的工业总产值从4000亿跨入1.1万亿,正好也用了4年时间。
5
与其他城市都不同的是,这里还有横琴。
这也是珠海的最大底气——
去年获批的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让横琴这个特区中的特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更大权限。
眼下,横琴已经进入封岛闭关倒计时,免税岛呼之欲出。
横琴的GDP也从2009年的2.85亿飙涨至2020年的407亿元,相当于翻了142倍。
而在深合区注册的科技型企业约9000家,澳资企业就占了近800家。
这些企业事实上起着孵化和引领的作用,其未来有望外溢至珠海,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继续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