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龙的形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其中有时代的原因,有地域文化的原因,也有对龙不同种类理解的原因。
《广雅》把龙分为五个种类,分别是: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蛟龙是一种有鳞的龙,我们知道龙既可以沉潜于水,也可以飞升于天,而蛟龙主要是水中之龙,可以视为众鱼之长,所以有鳞。
应龙应该是一种真龙,最早见于《山海经》,曾经杀蚩尤、夸父,所以有杀伐的功能。
虬龙的特点一般认为是有角,但《抱朴子》认为:母龙曰蛟,子曰虬。
也就是幼龙为虬,与有角无角没有关系。
关于虬字,现在一般用它的蜷曲义。
螭龙,前面说过,与彩虹有关。
通常的龙是青色,而螭是黄色。
《周易》离卦六二爻爻辞说:黄离,元吉。
说的就是黄色的螭。
而玉璜为彩虹形,常作双头龙形,多为黄色,所以称作璜。
最后的蟠龙,是盘踞于地的形象,所以是没有升天的龙。
前面说过的青铜罍盖上的龙就是这种龙。
那么,龙又有哪些超凡的能力呢?
《说文》说: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也就是说龙能有各种变化,或隐身或显露,能大能小,能短能长,而且上可以升天,下可以入水。
其实古人祭祀龙、崇拜龙,更多的原因是它的功能。
因为龙飞于天,所以象征着天,是天地万物肇始之神。
又因为龙可以下潜入水,是水中之王,主宰人间的水,而天上的水为云,云降而为雨,所以,云雨就由龙来操控。
如果想祈雨,就需要祷告于龙。
因此龙也是雨神。
中华第一龙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