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说文解字》中说,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利用立杆测影来观测太阳的运动规律,分节气,划时辰。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秋分,太阳每年两次经过赤道,春分而登天,春分之后,太阳回归北半球,光照时间变长,日影变短,天气是反阳的过程。
秋分而潜渊,秋分之后太阳向南半球去,光照时间变短,日影变长,天气是反阴的过程。
《易经》中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大明就是太阳,圣人把地球绕太阳转的周年时光,所受的太阳光能量的意、象关系,借以龙来比喻。
这六龙对应六时的六个阶段,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
你比如,潜龙勿用,这时应该是藏,是蓄的时候,当然是要潜藏的。
龙的本源来自太阳,确切的说,龙就是太阳光。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韩非子》中有说,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也就是说,不遵照天时,不遵循自然规律,就算十个尧也可不能在寒冬天里种出一粒粮食来。
说白了,民以食为天,吃饱了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谈各种的可能。
特别是在远古初民时期,从狩猎、采集向农耕转型的最初阶段,谁掌握了太阳的运行规律与地球的关系,也就是说龙在谁手,谁就手握着天下民生。
从有地球开始,太阳就一直都挂在那里影响着世间万物,阴阳和合,此消彼长。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文明一定是从历法开始,而文化,也必然是从历法而来。
。
关注有米来了,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