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月球,我们都不会陌生,但你对月球的最初了解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疑惑?还是长辈口中吴刚、嫦娥、还是天狗食月的神话故事呢?
本来当作地球的卫星,月球离我们仅仅38万公里,是宇宙已知星球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颗星球,从古至今就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文学作品里的月球,光明皎洁,代表了文人墨客孤傲的理想,你想了解真正的月球吗?
月球本身无法发光,通过反射太阳光而璀璨。
月球因为不停的公转和自转所以会有阴晴圆缺等各类景观,古时候人们缺乏科学意识,便将此种种归为神迹,如天狗食月等传说也是因此而来。
但历史劳动人民还是从天文现象中总结了简单的历法和规律,便于生活和农桑。
比如月这个时间单位,古今中外都在使用。
早期天文工作者只能通过望远镜来观测月球来得到结论,比如月海月湖则是观测者根据月球表面看到的低洼景象再联系现实中的产生联想而命名,不过这一些命名也沿用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地球各行各业科技迅猛进展,也包括航空、天文领域。
随着科上世纪5060年代,美苏两级争霸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步蔓延到航空事业中去,两个超级大国先后发射了许多卫星和航天站来做军备竞赛。
月球的神奇面纱随着航空、天文技术的进展也逐步被揭开。
比如苏联的月球一号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航天飞船则是首次将3名宇航员带到月球上,成功的完成了人类的一小步。
中国虽然还没将人成功的送上月球,但计划早已定好。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三期,区别将其命名为绕落回,探月完成之后会开启中国登月的新篇章,也在这里拭目以待。
2013年春晚,李玉刚以女装嫦娥扮相,一曲《嫦娥》的精彩演出,除了还原神话故事以外,更是向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登月的梦想和决心。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个时期,我们停下过对月球的探索。
近些年,随着全球暖暖和出于对人类未知的生存危机的考虑,考虑星球移民也被提上日程。
无论如何,探索月球,都是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随着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月球的真面目,也非常很遗憾的了解到,被我们赋予过无数浪漫精神的月球与其他已知外星球一样,没有大气,非常的冷。
也无生命迹象,更多的还是各类岩石和沙土,不过月球的土壤和地球的土壤还是有很多微量元素有相同之处的,也算是一桩意外之喜。
但月球有两面,两面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们从小遥望的月亮一直是月球正面。
虽然也有坑坑洼洼,但整体还算平整。
反面则起伏较大,据空间站回传的照片来看,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堪称千疮百孔。
成因应该是各类天体灾害和陨石导致,面对地球的一面因为地球的大气保护则免于部分侵害。
月球目前还处于地壳活跃期,月震频发,但程度很浅,甚至看似很平静,这也可能也是造成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真相之一。
除此之外,离太阳过近,没有大气保护,强烈的太阳风暴更是对月球满满的威胁,甚至摧毁这颗古老又年轻的星球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暂不可控的真相,人类重返宇宙计划才一再被搁置。
那么,这颗与我们很近却大有不同的月球是如何诞生的呢?
目前,科学和天文界重要有以下这么几个观点。
1.可能是被地球的引力俘获的。
太阳系中太阳通过自身引力俘获其他太阳为自己卫星的事也常见,我们耳熟能详的木星和土星都如此,因为自身重量大,引力强而俘获其他运动的行星成为自己的卫星。
可能在很久很久之前,月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因为一次机缘巧合,跟我们的地球有了关系,从此便围着地球开始公转、自转。
2.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去的。
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达尔文的后代,认为地球起初的自转速度非常之快,从而将一部分物质甩出宇宙,再单独形成一个月球。
不过这一说法,需要非常快的自转和离心力,目前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只能说存在这个观点而已,是比较荒谬的。
3.地球和月球诞生于同一块星云。
地球比月球早诞生几十亿年,也拿到了大部分的金属和物质,所以月球也比我们小的多,匮乏的多。
不过,如果离得近就可能是同一片星云的话,那可能跟地球一母同胞的兄弟星球还有很多,这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月球和地球差异如此之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来无月球,是宇宙中众多天体不断的碰撞、合成、碰撞、合成,从而诞生了现在被我们熟悉的月球。
这也不无可能,毕竟,宇宙和宇宙的神秘太多太多,也太过于奇怪,远远不是我们现在的科学和认知能去轻下结论的。
但无论月球来源于何处,未来将如何进展,这都是自人类诞生就一直陪伴着我们,都是给古人以历法和浪漫主义月球,也是给现代人探索科学和未来的指路明灯。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